爱尚小说网 > 大汉河 > 第133章 白洋淀诗群

第133章 白洋淀诗群


忙里偷闲,第二天大家按照昨天晚上的提议,决定到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去玩上一天,毕竟离宾馆很近,就在郭里口村的村北,几个人迎着晨曦登上了汽车……

        没一会儿的功夫,车子已经开到了郭里口村,将车停放在一边,几个人徒步前往,村口几个大妈大爷正在哄着小孩儿聊着天儿,一见到有生人进来,赶紧热情地走上前介绍起他们引以为傲的白洋淀来……

        乡亲们将张子山等人迎进了村儿,边走边介绍着,张子山看着已经近在眼前的白洋淀,眼睛里瞬间写满了故事,有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雁翎队的,还有关于革命爱情的……

        张子山看着这眼前的白洋淀烟波浩渺,风景秀丽,天水相连,苇绿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的壮丽景观,心中不禁升腾起一阵阵的感叹……

        乡亲们介绍说,这里是燕赵大地最美的湿地,日出斗金,号称是北国的江南!

        两个乡亲驾上小舟,载着张子山一行人来到了鸳鸯岛上,目测这几万平方米的鸳鸯岛周围被芦苇环抱着,被粉嫩娇羞的荷花簇拥着,岛上,淀风习习;四周,波光粼粼。站在鸳鸯岛上视野极为开阔,可以看到大半个白洋淀秀丽的景色……

        相亲放下摇船的橹,说这里到了晚上到处是渔家灯火,还有什么鸳鸯印月,介绍得如诗如画……

        其中一个乡亲指着远处的芦苇荡说:“抗日战争时期啊,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就是在这里利用有利地形,驾小长工舟出入在这浩瀚无边的芦苇荡中,辗转在这茫茫大淀,雁翎队老厉害了,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那把小鬼子给折磨得叫一个够呛,你们看那儿……”

        张子山顺着乡亲的手看了过去,“那就是雁翎队使用过的排子船、大抬杆!一会儿我载着你们让你们感受一下钻芦苇荡打小鬼子的感觉!”

        二叔一听连声叫好!“好好好,那敢情好,这太刺激了这也,走,咱们得像人家雁翎队学习,打小鬼子,咱们不能光说不练呐!同志们,咱们这就出吧!哈哈哈哈!”

        乡亲一看子山二叔这劲头足的,自己也来了劲儿,大声说:“好嘞,我们哥俩一人划上一艘小船,带你们闯闯咱白洋淀的芦苇荡!上船!杀鬼子!”

        张子山四个人上了两艘船,转眼间两艘船彼此间就消失不见了,芦苇荡密密麻麻,跟不透风的墙似的,不时地还有荷花莲子从身边掠过,左晓晴娇细的手指轻轻滑过水面,含苞待放的小荷触手可及……

        张子山看着眼前的这一大片世外桃源,禁不住浮想联翩起来,想起了家乡半干旱的大汉河,想着要是大汉河上也有这样的风景就好了……

        过了好半天两只小船才打了照面儿,几个人上了一艘船上开始钓起了鱼,还别说,这白洋淀里水草肥美,这各种各样的鱼也多,尤其是圆鱼,乡亲介绍说这圆鱼可是白洋淀的特产,说是这里的水质肥活,光照时间长,水生的藻类又丰富,为圆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张子山几个人也不含糊,说来也巧,没一会儿就钓上来七八条两三斤以上的鱼来,乡亲一瞅,说:“这可不得了了,什么手气啊?这钓上来的全是圆鱼,你们真厉害,嗯厉害,比当年的小鬼子厉害多了!”

        得,中午这顿饭就围绕着它来了!就在这鸳鸯岛上,几个人来了一桌‘圆鱼宴’,有清蒸圆鱼、爆炒圆鱼、圆鱼汤、红烧圆鱼、糖醋圆鱼……这一大桌子的圆鱼可让左晓晴饱了口福了,关键是还不用自己动手做……

        吃完饭,几个人离开了鸳鸯岛,在白洋淀的四周闲逛着,走着走着,几个人就走到了东大街上的‘渥城书院’。

        张子山牵着左晓晴的手直接走了进去,渥城书院里的人马上迎了出来,熟练地介绍起来……

        原来这个渥城书院是因为位于渥城(渥城即是安新县)的东大街上而得名,而渥城又因城郭外有渥水环绕得名,渥城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这匾上的大字“渥城书院”就是嘉庆年间这里的知县侯宗秩题写的,与“正学书院”“葛乡别墅”“静修书院”齐名,并称为白洋淀上四书院!

        渥城书院历经坎坷兴衰,尤其是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渥城书院还被德法军队占用了作为军需处,很多珍贵的书籍散失殆尽了……

        摸着这厚重的砖墙,张子山的心里突然间也厚重了起来,想象着德法联军在这里惨无人道令人指的行径,张子山的拳头一下一下地重重地捶在了砖墙上……

        河北的老乡都听长辈说起过,说保定地区的人们有气节有骨气更有向死而生的勇气,当年日本人来到河北的时候,保定地区的百姓就敢奋组织游击队,书写了一段又一段的血泪传奇……燕赵大地自古多风流,何止是龙门人的风骨,保定人的脊梁……

        张子山看着眼前这个当年无数知青生活战斗过的白洋淀,想起了白洋淀诗群。因为白洋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接触西方文学作品较多的高干子弟知青,这些知青自地组织起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地形成了人们口口相传的“白洋淀诗群”。后来,不光是北京河北,就连福建和贵州等地,都有了这样的诗歌写作活动……

        张子山想起了诗人多多和芒克的诗,有很多都是写白洋淀的,尤其是诗人多多的朦胧诗,读起来别有一番情感韵味……

        张子山回头望着身后浩浩荡荡的白洋淀,就这样静静地与世无争地独处一隅,孑然一身,孤独却不寂寞,等着能聆听它内心深处的知音,一等就是几百年……

        “白洋淀真美!”左晓晴依依不舍地看着淀上的荷花迈不开离别的脚步……“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张子山说,“这是乾隆皇帝诗中的白洋淀,更是我心里的俏江南……

        感谢起点书友已有家室的连续打赏!感谢新老书友的推荐票,后续故事更精彩,欢迎订阅!

        (本章完)


  (https://www.23xsww.net/book/47/47885/1882803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