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风起云飞扬 > 第四十五章 起兵

第四十五章 起兵


春节伊始,广陵城外,旌旗蔽空,矛戈如林。吴王鲜衣怒马伫立江畔,察视眼前百万雄师。说是百万雄师,实则不过二十万,可这对神州的一个属国来说,却已是惊人的数目。为了废掉轩帝永除后患,吴王竟将全国十四至六十岁的男子统统征为兵丁。他在全国境内颁布征兵令,以自己最幼子的年龄作为征兵标准。这无疑是他对国运的一次豪赌。显然,他已认定自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须皆白的吴王没有多余的话语,他知道没有什么,比胜利的事实更有说服力。白髯白袍随风飘向身后,而吴王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神州的都城?——西京。&1t;/p>

        战事果如吴王预计般顺利,不出月余,他就攻下了楚国半数城池。这其中就有楚国东部的重镇棘壁。吴王在这场战事中杀人数万,士气大振。&1t;/p>

        得知消息的赵国和齐国也一起动了叛乱,策应吴国西近。一时间,神州东部尸骸盈野,血流漂杵。虽然楚国的都城郢都远在棘壁西南,可吴王再向西北行进,攻下睢阳这个中原交通要冲,那接下去西京的道路便可畅通无阻,而且赵国和齐国的各属国叛军也会合兵一处。到那时,怕是神州真的要易主了。“即便郢都还安全,同吴国相接的楚国不会全部覆灭,可吴王一旦得了天下,会放过自己吗?当然不可能。”楚王知道,站到亲哥哥这边,就必须与其同生共死。他忙将丞相梁煜唤来,让其飞书传递军情,并且还命他去西京,急求援军。&1t;/p>

        不用楚王费心,轩帝第一时间就得知了战况。只是他没想到,远房的叔叔竟会这般厉害,一时间,他自己也慌了手脚。谁又能想到,安稳了这许多年,吴王竟说叛乱就叛乱了?而且还选在新年春节这节点,这下春节可真成了“春劫”。&1t;/p>

        “如今的战势寡人已大致明了,假如再失睢阳这个要冲,贼兵就要直指西京了。诸公以为如何是好?”这时的轩帝显然已失主意,正焦急的征求各大臣意见。&1t;/p>

        “陛下莫要惊忧,臣以为,各叛国诸侯皆为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御史大夫孟丘抢先言道。&1t;/p>

        “孟大夫何出此言?”轩帝这时可不管讨厌谁,喜欢谁,他只想知道如何应对化解这次危机。&1t;/p>

        只见孟丘一如往常,款款行至大殿中央道:“禀陛下,臣以为各叛国诸侯皆是虚张声势。他们临时征兵,未经训练,顾不能称之为军队,只能称其为乌合之众。况且赵地、齐地诸侯各包藏祸心,不会倾尽全力,一旦战势稍有变化,便会退回各自属地以求自保。因此这次叛乱的关键,还是在那吴军。吴王几胜之后,气焰颇为嚣张,一旦陛下御驾亲征,必能安抚人心,使军民拼死效命,时间一长,叛军必然疲敝,到那时,便是他们的溃亡之日。”&1t;/p>

        孟丘刚说时,轩帝还觉得颇有道理,但听到让自己御驾亲征,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这御驾亲征就是将自己逼上绝路啊,能凭自己的威势震住叛军自然最好,可假若不能,岂不是再没了退路,直接一战败亡?这样的豪赌吴王能做得出,可我堂堂神州国主,为什么要以此相搏?”轩帝想到此,已不单单是气愤了。&1t;/p>

        “那依孟卿之见,寡人御驾亲征,何人留守西京啊?”轩帝再问时,语气已变得有些奇怪。&1t;/p>

        “臣可镇守西京,确保都城安全,陛下勿要挂心。”孟丘根本没读出轩帝语中意思,耿直的回道。&1t;/p>

        轩帝再未说出一言,虽然他听后气得直哆嗦,心中已将这孟丘千刀万剐。“孟丘啊,朝堂上整天嚷着削藩的是你,惹急各地诸侯的也是你,现在贼兵临城,你竟让朕去送死,而你却躲在都城,好啊,我倒要看看谁先死!”虽然轩帝心中已气极,却又不便作,因为他还要看看,朝堂下其他臣子的意见。&1t;/p>

        他环视朝堂,先将目光落在百官之的丞相身上。荆复言却如泥塑一般,低头拱手持着笏板,将脸挡得严严实实。轩帝不禁在心中叫骂:“你个老狐狸最会做人,真需你时,却又什么都不说了。”看着朝堂下一个个木讷的臣子,轩帝心中突然闪出不详的念头:“神州真的要亡了?”&1t;/p>

        大殿沉默许久,令轩帝万念俱灰。依稀间,他又忆起父亲的临终遗言:“天下有变,高嵩可用。”这时,他的目光重又落回高嵩身上。此时的太尉高嵩也同其他臣子一样,一动不动行若泥塑。要知先前,在封赏边将赵广的问题上,两人还起过争执。虽然最终是轩帝获胜,但轩帝的内心其实也不见得多痛快。但如今,已到了国家存亡的关头,哪还能管那许多?&1t;/p>

        “高太尉,朕命你领兵二十万,平定吴国叛贼,神州之兵将皆可由你调遣!”这时的轩帝给了高嵩极高的兵权,他相信高嵩定不会辜负自己及父亲的期望。&1t;/p>

        “诺!”高嵩简短的回道,一如往常的干练。听到这声“诺”,轩帝悬着的心,终于又落了回去。&1t;/p>

        轩帝命高嵩剿灭吴国叛军,又分别指派两名三等将军,应对赵地和齐地的叛乱。由于军情紧急,这几名将领领命后便迅驰往战场。&1t;/p>

        轩帝做了这番部署,又觉得有些不妥。“如高嵩战胜了吴国叛军,他的威望和权力只会比现在更盛。那时,又如何封赏?如果手握重兵的高嵩怀有异心,神州不也易主了吗?”想到此,轩帝又从太后姬姓人家中选出一武将,名曰姬兴。他将姬兴直命为一等大将军,统领各路人马。要知太皇帝身故后,近百年的神州再未有过大将军,轩帝这次竟突然任命给一个国戚。&1t;/p>

        虽说这姬兴统领各路人马,却并不直接指挥军队,他只不过是轩帝的一个耳目,作为皇家的代表,监督各地的战事。而且叛乱一旦被平定,最大的功劳也一定属于大将军姬兴。&1t;/p>

        要说这临时大将军姬兴,也非皇亲国戚中的凡人。他曾在先帝时,就任过吴国的丞相。因早看出吴王有反心,便称病不再任官。如今,他果然逃过了乱臣的厄运。而且这姬兴虽为姬太后的亲侄,却敢在轩帝继承人的问题上,坚持传给轩帝的嫡长子,而非轩帝的亲弟弟楚王王庆,这曾令太后气愤的除去他在族谱中的名字。假如这样的人都不能被轩帝信任,那他就真找不出合适的人做那督军了。&1t;/p>

        &1t;/p>


  (https://www.23xsww.net/book/50/50899/19476216.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