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一梦作七年 > 北岐明月(108)

北岐明月(108)


    秦天见石玲燕如此询问,瞥了她一眼道:“是呀,林晴原来是坊姬;可她现在是北岐国的英雄,正在西戎军中卧底!”

  石玲燕怔惊,紧问一声道:“你说林晴现在西戎军卧底,还是北岐的英雄!”

  “石姑娘不要门缝里看人总是扁的好不好!”秦天竟然反唇一击了,扬扬手臂振振有词道:“林晴此前是被关子悦那个混蛋卖到月牙坊的,可后来她给梁将军做了卫士;的,为了夺回镇魂关不顾女儿之身参杂在男人伙中潜伏到被西戎军占领的镇魂关,镇魂关要是重归北岐之手;那林晴就是第一功臣!”

  石玲燕无言以对,趋趋眉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本姑娘还真是北岐国的英雄!”

  石玲燕说着顿了一下不无疑惑道:“本姑娘问的是秦相公和林晴是什么关系!”

  “林晴已是秦天的夫人啊!”秦天直言不讳道:“秦天将和林姑娘厮守终生!”

  石玲燕心头一沉,情绪立马低落,心中忖道:石玲燕不啻于丧门星,走到谁家门口谁家的娃娃就断气!本以为秦天凤凰落架不如鸡,哪曾料他被坊姬先拔头筹!算啦算啦,怎么说石玲燕也算帝胄之后,怎么能这样妒忌别人的事情……

  石玲燕不着边际地遐想半天,对秦天说话的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道:“你们好大胆子,竟敢斩杀固守城门的校尉……”

  石玲燕这句话是掩饰自己心中的空虚,秦天被林晴夺走她心中不舒服;便就跳转话题另辟蹊径。

  秦天见石玲燕这么来说正要开脱,却被张伦一把将他推开来;张伦走到石玲燕面前道:“石姑娘不要难为秦天兄弟,这事和他无关!”

  这么说着提高嗓音道:“守城校尉人不地道,黑豆皮上榨油,仙鹤腿上挖肉,苍蝇飞过也想拧一条腿下来,要讹诈本将军钱财,被末将一刀砍了。”

  张伦说着,眼睛迈向姚启和纳罕那边道:“哪两个守军可以作证,请姑娘详问……”

  姚启听张伦这么来说,立即跑过来向石玲燕唱过肥诺,道:“张若平不择手段讹诈过往客官钱财,今日算是碰上真神喽!”

  纳罕接上姚启的话:“上次西戎奸细关子悦进城,送给张若平两张价值千金的滩羊皮,张若平就给他们放了行!”

  姚启又道:“今晚上本不该张若平值夜,可这厮想揩油水,睡在城门口那间房子里守株待兔!”

  纳罕插上话:“张校尉讹诈这位爷的钱财,这位爷不给,两人争执起来,这位爷才误伤了张若平那厮!”

  姚启和纳罕加盐调醋地言语一番,将一切责任全推到张若平身上。

  石玲燕见罪魁祸首确实是张若平,便让军士将他尸体弄走,尔后对张伦、秦天道:“我们上元帅府,你们当面向元帅交代……”

  已是夤夜时辰,边关元帅府的中军大帐里依旧亮着灯光,此刻的边关元帅石鼎城还在挑灯夜读。

  石鼎城是天伦进士,虽然做了武将;但深夜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

  一本《过秦论》使他如醉如痴,石元帅对那个著书者贾谊佩服得五体投地。

  贾谊尽管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一本《过秦论》却给后人留下太多的思考。

  《过秦论》从各个方面分析了秦王朝的过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及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将《过秦论》细读一遍,石元帅浮想联翩:秦之亡诚然和“仁义不施”有关,可北岐的几代皇帝都是仁义的典范;尤其是圣宗皇帝治理国家长达50多年国泰民安,四野殷富,然而周边戎狄却不断滋事。

  先是北狄,后是西戎;与北岐兵刃相见上百年,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都是重文轻武带来的恶果。

  重文轻武是石鼎城的祖宗石团提出来的,尽管对巩固政权好处多多,但文臣苦读书,武将不练兵成了潮流后,边防军备日渐薄弱。

  北狄和西戎还有南边的蛮夷,就是抓住中原王朝重文轻武的弱点举兵犯境的。

  北狄五律太后,西戎的胡日天,是火中取栗的枭雄,他们都是野心勃勃,想从中原这块大蛋糕上切一份羹。

  戎狄一犯境,朝廷便着慌,文臣武将全被遣派第一线,王子腾、石鼎城这样的秀才也不例外,成了首当其冲的将领。

  自岐太宗“北伐”大败后,岐庭和北狄的军事形势极不利于岐。

  岐真宗即位后,北狄不断南下骚扰,岐军屡遭败绩,彼于奔命。

  朝廷内外,忧虑重重。岐真宗改变策略,调运民间防御力量加强边防的措施,取得了很好效果。

  加上胡日天的先祖被西番人箭射而死,西北形势暂时缓和,朝廷有时间腾出精力对付北狄。

  北狄圣宗举兵南下攻岐,有转移内部矛盾、巩固统治地位的因素;而岐廷以硬对硬,狠狠敲了北狄一棒子,最终形成邗沟和盟。

  邗沟和盟前的北狄有内忧,岐庭却是内部稳定。

  邗沟和盟前的北狄军骑兵极其强盛,尤其是铁林军,几乎没有劲敌;这是草原民族的优势。

  但邗沟和盟前的岐庭由于推行重文轻武国策,兵虽不少,数十年之间经常打败仗,士气非常低落。

  铁腕儿宰相王石力挺岐真宗“亲征”,目的就是鼓舞士气。

  北狄军号称二十万一路南下,很快到达横跨黄河的澶州,离京都只是咫尺之遥;北狄军一旦越过黄河,则无天然屏障,占领岐庭帝都,易如反掌。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王石为首的主战派策划的邗沟之战,无疑具有左右乾坤的作用。

  其实邗沟之战岐北狄双方仅进行了小的接触战,岐军小胜,即签定和约,岁给北狄银10万两,绢20万匹,共30万匹两。

  打胜仗还给人家赔偿,这不把事情颠倒了吗?其实岐庭不是傻瓜,他们算过账,只要不再打仗,少量的赔偿(应该是馈赠)很划算……


  (https://www.23xsww.net/book/79/79995/54057053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